如今,越來越多的準媽媽會在懷孕期間給自己的孩子聽胎教音樂。關于胎教音樂的選擇,讓不少準媽媽、準爸爸們有些摸不著頭腦、而胎教音樂的音量,低一點怕寶寶聽不到、高一點又怕影響寶寶的情緒,在拿捏上也是費了不少的精力和心思。
近日,
多美滋正在舉辦“多美滋金色孕律母親節準媽媽音樂會”的活動,在18個城市中邀請懷孕四個月以上的準媽媽參加。70后、80后是目前準媽媽的主流人群,而我們都知道,這些準媽媽獲取的“好孕”知識大多是從網絡上習得的,而實質上的交流卻很少。而像這樣的準媽媽音樂會,能讓一兩百人的準媽媽們聚集在一起,在聽著為準媽媽和寶寶們量身定制的音樂之時,也可以談談我們家“妞妞”,說說你們“小虎子”。在這種輕松的狀態下,交流經驗、交換“蘋果”。
可能現在大多數準媽媽對于音樂胎教仍然是一知半解,現整理了一些小貼士以供各位準媽媽、準爸爸們參考。
孕婦從孕26周開始讓胎兒聽胎教音樂,每次不超過20分鐘,每天1-2次。
用錄音機放音,孕婦距音箱1.5-2米,音箱的音強在65-70分貝。
如果用耳機在孕婦腹壁放音,則耳機處為60分貝即可。
懷孕8個月后反復播送一首固定的樂曲,可為出生后的孩子培養音樂愛好,并為開發孩子的想象力打下基礎。
作為胎教音樂,要求在頻率、節奏、力度和頻響范圍等方面,應盡可能與宮內胎音合拍。劉澤倫指出,若頻率過高會損害胎兒內耳螺旋器基底膜,使其出生后聽不到高頻聲音;節奏過強、力度過大的音樂,會導致聽力下降。
播放音樂時不要使用傳聲器,并盡量地降低噪音。胎教還需與
嬰兒教育相連接。正如專家強調的那樣:“始自胎兒的胎教并不能以分娩而結束,還必須與嬰兒的早期教育相連貫,這樣才不會使胎教前功盡棄。”
受孕早期宜聽輕松愉快、詼諧有趣、優美動聽的音樂。力求將孕婦的憂郁和疲乏消除在音樂之中。可以選聽“春江花月夜”、“假日的海灘”、“錦上添花”、“矯健的步伐”等曲子。每天放1-2次,每次聽5-10分鐘輕柔的音樂加上活潑的旋律有助于準媽媽和寶寶沉浸在音樂的國度中。
孕中期時孕婦開始感覺出了胎動,胎兒也已開始有了聽覺功能,這時的胎教音樂從內容上可以更豐富一些。通過音樂的欣賞,不僅陶冶了孕婦的情操,調節了孕婦的情緒,同時對胎兒也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由于這時孕婦的身子還不是太笨,尚能從事各種家務,完全可以邊干家務邊聽音樂。懷孕中期除了可以繼續聽孕早期聽的樂曲外,還可再增添些樂曲,如《來吧,也門》、《可愛土耳其進行曲》等。
受孕晚期的孕婦因為很快就要分娩,心理上難免有些緊張,時常要想到分娩及以及產后問題,往往思想壓力較大,焦慮現象也比較多。況且這時胎兒發育逐漸成熟體重已達3-4公斤,壓迫會使孕婦媽媽感到笨重。準媽媽可以選擇半躺在躺椅上或者床上聽,孕晚期時應選擇柔和而又充滿希望的樂曲傾聽。如《哦耶,我的玩具》、《我的魔幻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