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需要營養,不管他有錢沒錢。”2008年,中低端
奶粉市場出現接近三分之一的市場空白。
從全球各地的市場格局來看,嬰幼兒奶粉市場一般呈現“倒三角形”——高端的市場份額,中低端的市場份額最小。以目前的
多美滋來看,中低端產品占產品總量的30%左右,高端的占70%。
但在幅員遼闊、地域差異巨大的中國,中低端市場的開掘對產品、品控、分銷渠道等一切環節都“非常有挑戰”。
這一巨大的市場機會,恰恰需要以一貫的踏實、堅忍、耐心為入場券。
在4大進口乳業品牌中,多美滋是一家具備全系列產品線的——他們賣200元一罐的奶粉,也賣80元一罐的。每次做市場調研,都要從農村調研到三四線城市、到二線城市、一直到上海這樣的國際化城市,要了解整個消費者層次——從母乳喂養、知識結構到食品結構。這讓盧敏放引以為榮。這場乳業震蕩,讓多美滋更加重視中低端奶粉市場——這是擺在它面前的又一戰略性機遇。
“就是要接觸到最底下的人,我們需要通過食品將健康帶給更多的人”——這是多美滋一直深信不疑的產品線理念。盧敏放直言:“我們相信總有一天,大家不去片面追求高端、回歸正常心理,中低端城市也會有更廣大的市場。”多美滋嬰幼兒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敏放說。
盧敏放說,他不喜歡強調乳品企業的“土”、“洋”之別,其實在一段時間內,很多國產品牌也都是用進口牛奶作原料,這樣的產品算洋奶粉么?今天在歐洲、南美、非洲或其他國家,已經不太再有本地品牌或外來品牌的爭論。相信有一天伊利也會走向全球。產品質量歸根到底靠人,不靠機器。管理系統有作用,但責任心很重要——員工的職業道德和責任心、管理層的責任意識。中國人只要想做好,就沒有做不好的。”
“特別重視質量”,是中國乳品行業協會理事陳渝對多美滋的印象。陳渝對媒體表示:早些年前,當本土企業還沒有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時,多美滋內部已經建立了這樣的系統,讓當時的地方奶協都很吃驚。
盧敏放說:“今天,企業不能說管好我的工廠、只要保證進來的原料檢測達標就行了。這個遠遠不夠,你要往上走,要首先走到上游去,把企業的理念、檢測的水平教給你的上游供應商。但這還是不夠——產品出廠以后,還有從分銷商到終端市場的下游,也很容易出問題。產品到消費者手里之前,你都要擔負責任。那么我們企業的管理體系就還要往下游伸展,讓銷售和市場的合作伙伴也懂得怎樣去管理,所以要幫助供應商、經銷商完善他們的倉庫、管理體系,這個責任是巨大的。食品行業今天的挑戰,就是要去教育還要控制你的上下游。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