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國內乳業巨頭伊利、光明、蒙牛等相繼公布了上半年的業績,從目前的數據看,在全球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背景下,蒙牛和光明因為“hold住”了20%的增長速率已經讓人不敢小覷。但伊利高達136.7%的利潤增長仍讓所有競爭對手都相形遜色。這是中國乳業近幾年來最高的利潤增速。而相較于伊利自己而言,這一數據也已超越了其去年全年的利潤總和。
經歷“三鹿事件”之后的中國乳企,近年來一面困擾于高昂的原料成本,另一方面則始終要承受國際巨頭來勢洶洶的多方夾擊,其利潤空間一再被壓縮。這幾年發展喜人的光明乳業此次凈利潤同比增長2成不及伊利凈利潤增幅的1/6。其營業利潤也因為成本的高昂不下同比下降3成以上。乳業巨頭們無一不在挖空心思降低成本,提升投入產出比。在相同的經濟背景下,伊利本次中報取得的良好利潤回報也就更為難能可貴。
此前,中國乳業的增長一直以液態奶的發展為主,液態奶市場呈現一枝獨秀的勢頭。但在此次中報中,伊利液體乳制品與固體乳制品的銷售比率已經達到2:1,奶粉超過4成的利潤率遠高于其液態奶產品線。高端嬰幼兒奶粉金領冠更是取得了112%的收入增長。而這已經是金領冠連續第三年保持這樣的銷售增速。其單品的利潤貢獻率想必相當可觀。由此不難看出,奶粉等高端乳制品正在成為伊利業績和利潤雙豐收的“驅動機”。也正因如此,伊利此次極為亮眼的利潤增速被業內視為行業徹底回暖的重要標志。
與此同時,蒙牛的中報顯示支撐蒙牛取得28.71%業績增長的仍舊是其液態奶產品線的高速發展,液態奶收入占其總體業績的比率微增1.3個百分點至87.7%。其高端產品占產品總銷售額17%-19%。相關專家指出,迫于全球原材料成本上漲對利潤率沖擊的壓力,蒙牛對產品結構的調整也勢在必行,需要增加高端產品的占比,盡快擺脫過于依賴液態奶的現狀。
“中國乳業的良性增長已經呈現出結構性的調整優勢,而伊利作為企業,其翻倍的利潤增長意味著已經打開乳業新的利潤空間,這對于整個產業鏈的影響力具有無可避免的示范作用,我們有理由相信整個行業將受惠于此。”乳業資深專家陳渝表示。